一、專業簡介
專業名稱:能源化學工程
專業代碼:081304T
專業特色:從國家和自治區能源戰略出發,通過研究光伏發電、綠氫制備和利用、化學儲能等過程中的化學化工問題,實現對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高效開發利用,助力“雙碳”目标以及能耗“雙控”任務的實施,形成“強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能源化工專業特色。
二、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三、培養目标與畢業要求
培養目标:本專業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國新能源化工行業,圍繞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化學化工問題,以光伏發電、綠氫制備和利用、化學儲能為特色,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現代新能源化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技能的同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其具有家國情懷、健康體魄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并成為具備在新能源行業、新能源材料生産和研發行業、電力行業、石化行業從事可再生能源的轉化、存儲及利用、化工用能評價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開發設計、工程技術、生産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畢業5年左右應達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工程師職業道德,熟悉所從事行業領域的國家法律法規,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理解并能正确評價所設計的工程對象和從事的工程實踐活動對文化、健康、安全、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目标2: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理論及其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和現代工具,解決能源化學工程專業領域的實際複雜工程問題,具有從事本專業領域設計、開發、制造、運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目标3:能夠在專業實踐和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展現獨立工作、團結協作和組織領導能力,能主動地适應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具有國際視野、良好的溝通交流和工程項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能通過繼續教育或其它途徑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能力,持續跟蹤和了解能源化學工程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産品、新标準規範,并将其應用于專業實踐中。
畢業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工程知識:掌握紮實的新能源化工基礎知識、專業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化工專業知識用于解決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的工藝、設備、新産品開發及産品質量控制等複雜工程問題。
指标點1-1: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和相關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綜合運用于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設備、新産品開發及産品質量控制等工程問題的恰當表述當中。
指标點1-2:能夠針對具體能源化學工程(新能源有效利用)問題,分析确定其所遵守的原理方程,建立合适的數學與物理模型,并通過模型計算與實驗驗證,對研究對象進行合理優化。
指标點1-3:能夠綜合運用數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對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設備、新産品開發及産品質量控制等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結合文獻研究對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設備、新産品開發及産品質量控制等複雜工程問題進行識别、表述和分析,以獲得有效結論。
指标點2-1: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本原理綜合運用于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新産品開發和産品質量控制問題的辨别和恰當表述當中。
指标點2-2:能夠綜合運用電工學、化工機械和能源化學工程等知識,針對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過程中的設備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指标點2-3:能夠綜合運用工程知識、專業理論和研究方法,結合文獻調研,分析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過程中複雜工程問題的影響因素,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并通過比較分析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新能源化工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工藝流程和設備方案,并能夠在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設計/開發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指标點3-1:具有運用專業基礎知識分析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設備、新産品開發及産品質量控制等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根據新能源化工産品特定需求确定設計/開發目标,提出設計/解決方案。
指标點3-2:能夠根據新能源化工産品特定需求,在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及環境等現實約束條件下,對設計/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指标點3-3:能夠集成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各單元過程進行工藝流程設計,對各單元設備和流程設計方案進行優選,在新能源化工産品、工藝設計/開發過程中,體現創新意識,并能夠以圖紙、設計說明書、論文等形式呈現設計和開發成果。
4.研究:能夠基于新能源化工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指标點4-1:能夠針對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流程中工藝和産品質量控制等工程問題,結合新能源化工基本原理進行分析,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指标點4-2:能夠基于初步解決方案,選擇技術路線,設計實驗方案,選擇或搭建實驗裝置,采用科學的實驗方法,安全地開展測試。
指标點4-3:能夠針對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過程中的複雜工程問題,采集、處理實驗數據,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并通過信息綜合獲得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新能源化工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點5-1:能夠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工程制圖技術手段,結合相關專業知識,預測和表達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工藝設計方面的問題。
指标點5-2:能夠運用網絡資源與信息檢索工具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文獻檢索與資料查詢,獲取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綠色化、智能化方面的理論。
指标點5-3:基于新能源化工産品質量-工藝流程-設備參數之間的相互關系,恰當使用計算軟件、仿真模拟軟件等對其進行模拟與預測,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新能源化工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了解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設計、研發、生産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承擔的責任,能從社會、健康、安全以及文化的角度,評價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實踐産生的影響。
指标點6-1:具有工程實習和社會實踐的經曆,能夠正确認識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過程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指标點6-2:熟悉新能源化工及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領域相關的行業标準、知識産權、産業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健康、安全與管理體系。
指标點6-3:能夠基于能源化學工程相關專業知識對複雜工程實踐問題進行識别、分析,并評價新能源化工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潛在影響,并承擔社會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指标點7-1:能夠認識到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對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熟悉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
指标點7-2:在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能夠正确評價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設計與技術開發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新能源化工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指标點8-1:具有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理解個人在社會、曆史和自然中的地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
指标點8-2:了解國情,理解中國可持續發展道路,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具有推動民族複興和社會進步的責任感。
指标點8-3:理解工程師的職業性質和責任,在工程實踐中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規範。
9.個人和團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指标點9-1:作為團隊成員能夠正确處理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的關系,能夠理解個體任務與團隊目标的關系,并且具備配合其他成員共同實現團隊目标的能力。
指标點9-2: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表達能力,作為團隊負責人能夠為團隊成員營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并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10.溝通:能夠就複雜新能源化工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指标點10-1:具有外語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了解新能源化工技術領域的國際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能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指标點10-2:能夠将新能源化工領域工程實踐的結果以報告、論文、設計文稿等形式呈現給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并就新能源加工複雜工程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新能源化工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指标點11-1:具有系統的工程實習經曆,了解新能源化工管理與經濟決策的重要性。
指标點11-2:能夠将管理原理、技術經濟方法應用于新能源化工産品加工生産、設計、研究開發等相關項目的評價及管理中。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意識,有不斷自主學習和适應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加工行業發展的能力。
指标點12-1:能認識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指标點12-2: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途徑,适應新能源化工産品生産加工行業發展的需求。
四、主幹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新能源材料
五、主要課程及實踐環節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制圖與CAD基礎、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化工安全與環保、化工設計基礎、化工導論、專業英語、信息檢索與網絡資源利用、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矽材料與太陽能電池、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原理、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制氫工藝與技術、氫燃料電池、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金屬離子電池制造工藝原理、現代儀器分析、能源化工工藝學、新能源技術前瞻。
軍訓、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産實習、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化工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六、教育平台構成、學分安排、畢業學分及學位授予要求
課程類别 |
學分安排 |
畢業要求 |
占畢業要求總學分百分比 |
必修 |
通識類必修課程 |
142 |
45.5 |
最低取得142學分 |
82.1% |
學科基礎課程 |
42 |
專業必修課程 |
18.5 |
獨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 |
36 |
選修 |
專業選修課程 |
29 |
最低取得21學分 |
17.9% |
通識類選修課程 |
最低取得10學分 (其中美育類2學分;外語類2學分;創新創業教育類2學分;四史類1學分;人文社科經管類3學分) |
畢業要求總合計 |
最低取得173學分 |
100% |
學位授予要求:
1.修滿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經審核準予畢業。
2.不含畢業設計(論文)必修課平均學分績≥70.0分。
3.在校期間無記過及以上處分。
七、教學安排
(一)教學計劃
通識必修課程
課程類别 |
學分安排 |
畢業要求 |
占畢業要求總學分百分比 |
必修 |
通識類必修課程 |
142 |
45.5 |
最低取得142學分 |
82.1% |
學科基礎課程 |
42 |
專業必修課程 |
18.5 |
獨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 |
36 |
選修 |
專業選修課程 |
29 |
最低取得21學分 |
17.9% |
通識類選修課程 |
最低取得10學分 (其中美育類2學分;外語類2學分;創新創業教育類2學分;四史類1學分;人文社科經管類3學分) |
畢業要求總合計 |
最低取得173學分 |
100% |
學科基礎課程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考核方式 |
學分 |
學時/周數 |
開課學期 |
備注 |
總 |
講授 |
實驗 |
上機 |
實踐 |
264000103 |
工程制圖與CAD基礎A |
試 |
4 |
64 |
54 |
|
10 |
|
2 |
|
266000103 |
無機化學B |
試 |
3.5 |
56 |
56 |
|
|
|
1 |
|
266000107 |
有機化學B |
試 |
3.5 |
56 |
56 |
|
|
|
3 |
|
266000110 |
分析化學B |
試 |
2.5 |
40 |
24 |
16 |
|
|
2 |
|
266000111 |
物理化學A(1) |
試 |
3 |
48 |
48 |
|
|
|
3 |
|
266000112 |
物理化學A(2) |
試 |
2.5 |
40 |
40 |
|
|
|
4 |
|
267000103 |
電工學B |
試 |
2.5 |
40 |
34 |
6 |
|
|
4 |
|
268000101 |
高等數學A(1) |
試 |
5.5 |
88 |
88 |
|
|
|
1 |
|
268000102 |
高等數學A(2) |
試 |
5.5 |
88 |
88 |
|
|
|
2 |
|
268000106 |
線性代數 |
試 |
2.5 |
40 |
40 |
|
|
|
2 |
|
268000107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試 |
3 |
48 |
48 |
|
|
|
3 |
|
268000112 |
大學物理B |
試 |
4 |
64 |
64 |
|
|
|
2 |
|
學分/學時(周數)合計 |
42 |
672 |
640 |
22 |
10 |
0 |
|
|
專業必修課程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考核方式 |
學分 |
學時/周數 |
開課學期 |
備注 |
總 |
講授 |
實驗 |
上機 |
實踐 |
266222001 |
化工原理A(1) |
試 |
3.5 |
56 |
56 |
|
|
|
4 |
|
266222002 |
化工原理A(2) |
試 |
3.5 |
56 |
56 |
|
|
|
5 |
|
266222003 |
化工熱力學基礎 |
試 |
2.5 |
40 |
40 |
|
|
|
5 |
|
266222004 |
化學反應工程 |
試 |
2.5 |
40 |
40 |
|
|
|
5 |
|
266222005 |
分離工程 |
試 |
2 |
32 |
32 |
|
|
|
6 |
|
266222006 |
化工安全與環保 |
試 |
2 |
32 |
32 |
|
|
|
7 |
|
266222007 |
化工設計基礎 |
試 |
2.5 |
40 |
40 |
|
|
|
5 |
|
學分/學時(周數)合計 |
18.5 |
296 |
296 |
0 |
0 |
0 |
|
|
專業選修課程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考核方式 |
學分 |
學時/周數 |
開課學期 |
備注 |
總 |
講授 |
實驗 |
上機 |
實踐 |
265000103 |
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 |
試 |
2 |
32 |
32 |
|
|
|
5 |
限選 |
266115114 |
化工導論 |
查 |
1 |
16 |
16 |
|
|
|
2 |
限選 |
266222008 |
專業英語 |
試 |
1.5 |
24 |
24 |
|
|
|
4 |
限選 |
266222009 |
信息檢索與網絡資源利用 |
查 |
1.5 |
24 |
8 |
|
|
16 |
3 |
限選 |
266222010 |
化工職業健康 |
試 |
1 |
16 |
16 |
|
|
|
6 |
限選 |
266222011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 |
試 |
2 |
32 |
32 |
|
|
|
6 |
限選 |
266222012 |
矽材料與太陽能電池 |
查 |
2 |
32 |
32 |
|
|
|
5 |
|
266222013 |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原理 |
試 |
2 |
32 |
32 |
|
|
|
6 |
限選 |
266222014 |
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
試 |
1.5 |
24 |
24 |
|
|
|
7 |
|
266222015 |
制氫工藝與技術 |
試 |
2 |
32 |
32 |
|
|
|
6 |
|
266222016 |
氫燃料電池 |
試 |
2 |
32 |
32 |
|
|
|
7 |
|
266222017 |
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
試 |
2 |
32 |
32 |
|
|
|
6 |
|
266222018 |
金屬離子電池制造工藝原理 |
試 |
2 |
32 |
32 |
|
|
|
7 |
|
266222019 |
現代儀器分析 |
試 |
2 |
32 |
32 |
|
|
|
5 |
|
266222020 |
能源化工工藝學 |
試 |
2 |
32 |
32 |
|
|
|
6 |
|
266222021 |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
試 |
1.5 |
24 |
24 |
|
|
|
7 |
|
266222022 |
新能源技術前瞻 |
試 |
1 |
16 |
16 |
|
|
|
4 |
限選 |
學分/學時(周數)合計 |
29 |
464 |
448 |
0 |
0 |
16 |
|
|
獨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考核方式 |
學分 |
學時/周數 |
開課學期 |
備注 |
總 |
講授 |
實驗 |
上機 |
實踐 |
226000301 |
軍訓 |
查 |
2 |
2周 |
|
|
|
2周 |
1 |
2~3周 |
242000402 |
勞動教育(2) |
查 |
1 |
32 |
|
|
|
32 |
7 |
|
243000302 |
金工實習B |
查 |
2 |
2周 |
|
|
|
2周 |
4 |
15~16周 |
266000203 |
無機化學B實驗 |
查 |
1 |
32 |
|
32 |
|
|
1 |
|
266000206 |
有機化學B實驗 |
查 |
0.5 |
16 |
|
16 |
|
|
3 |
|
266000208 |
物理化學A實驗(1) |
查 |
0.5 |
16 |
|
16 |
|
|
3 |
|
266000209 |
物理化學A實驗(2) |
查 |
0.5 |
16 |
|
16 |
|
|
4 |
|
268000203 |
物理實驗B |
查 |
1 |
34 |
4 |
30 |
|
|
2 |
|
266222101 |
化工原理實驗(1) |
查 |
0.5 |
24 |
|
24 |
|
|
4 |
|
266222102 |
化工原理實驗(2) |
查 |
1 |
32 |
|
32 |
|
|
5 |
|
266222103 |
專業綜合實驗(1) |
查 |
1 |
32 |
|
32 |
|
|
6 |
|
266222104 |
專業綜合實驗(2) |
查 |
1 |
32 |
|
32 |
|
|
7 |
|
266222201 |
認識實習 |
查 |
1 |
1周 |
|
|
|
1周 |
4 |
12周 |
266222202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
查 |
2 |
2周 |
|
|
|
2周 |
5 |
16~17周 |
266222203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 |
查 |
2 |
2周 |
|
|
|
2周 |
6 |
12~13周 |
266222204 |
化工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
查 |
1 |
1周 |
|
|
|
1周 |
5 |
13~14周 |
266222205 |
生産實習 |
查 |
2 |
2周 |
|
|
|
2周 |
7 |
1~2周 |
266222206 |
畢業設計(論文) |
查 |
16 |
16周 |
|
|
|
16周 |
8 |
1~16周 |
學分/學時(周數)合計 |
36 |
266+28周 |
4 |
230 |
0 |
32+28周 |
|
|
通識選修課程(創新創業教育類)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考核方式 |
學分 |
學時/周數 |
開課學期 |
備注 |
總 |
講授 |
實驗 |
上機 |
實踐 |
266222023 |
創新創業實踐 |
查 |
2 |
2 |
|
|
|
2 |
1~8 |
不集中安排 |
“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學分通過如下途徑,按照如下标準獲得(按次累計):
項目 |
學分認定辦法 |
“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 |
全國獎4學分,自治區獎3學分,校級獎2學分,參與未獲獎1學分。 注:獲自治區及以上級别獎勵的主持人或第一完成人,再額外增加1學分;同一項目不累積,取最高獲獎等級。 |
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 |
國家級項目3學分,自治區級項目2學分,校級項目1學分。 注:獲自治區級以上項目的主持人再額外增加1學分;同一項目不累積,取最高立項等級。 |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其它相當級别的創新創業類專業賽事 |
全國獎3學分,自治區(大區級)獎2學分,參與未獲獎1學分。 注:獲全國獎的主持人或第一完成人,再額外增加1學分;同一項目不累積,取最高獲獎等級。 |
發表專業相關學術論文 |
SCI論文4學分,EI及中文核心3學分,普刊論文2學分。 注:第一作者,或者導師一作學生二作;共同一作平分學分。 |
專利 |
發明專利授權計4學分,發明專利遞交申請計1學分,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計2學分。 注:第一發明人,或者導師第一發明人學生第二發明人 |
第八學期統一錄入“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學分。學分錄入時,由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并提供證明材料,由學院團委作出認定、負責錄入。對于作品類競賽項目,獲獎的須提供獎勵證書或證明文件,未獲獎的須提供學院團委或學校相關部門出具的參與證明及參賽作品。對于非作品類競賽項目,獲獎的須提供獎勵證書,未獲獎的須提供學院團委或學校相關部門出具的參與證明及現場參與活動的圖片。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須提供立項證明及結項成果。公開發表與專業相關的學術作品須提供出版物原件。
(二)教學進程
學期 |
第1周 |
第2周 |
第3周 |
第4周 |
第5周 |
第6周 |
第7周 |
第8周 |
第9周 |
第10周 |
第11周 |
第12周 |
第13周 |
第14周 |
第15周 |
第16周 |
第17周 |
第18周 |
第19周 |
第20周 |
第21周 |
第22周 |
第23周 |
第24周 |
第25周 |
第26周 |
一 |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I |
|
|
Θ |
Θ |
|
|
|
: |
= |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 |
I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Φ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 理論教學 R 入學教育 ★ 軍訓 : 考試
= 假期 ″ 課程設計 Θ 金工實習 Ω 電子實習
I 其它實習 △ 實驗、實訓 S 社會實踐 D 社會調查
L 公益勞動 Φ 畢業設計(論文)
(三)教學數據統計
專業方向:新能源化工
項目 |
學期 |
合計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理論教學周數 |
16 |
19 |
19 |
16 |
17 |
17 |
17 |
0 |
121 |
集中安排實踐教學周數 |
3 |
0 |
0 |
3 |
2 |
2 |
2 |
16 |
28 |
安排總學分 |
24.25 |
32.25 |
20.25 |
19.25 |
21.25 |
24.25 |
13.25 |
16.25 |
171 |
必修理論教學環節 |
安排門數 |
9 |
12 |
8 |
6 |
5 |
5 |
2 |
1 |
48 |
安排學時 |
368 |
508 |
308 |
228 |
184 |
168 |
40 |
8 |
1812 |
安排學分 |
21.25 |
30.25 |
17.75 |
12.75 |
11.25 |
10.25 |
2.25 |
0.25 |
106 |
周學時 |
23.00 |
26.74 |
16.21 |
14.25 |
10.82 |
9.88 |
2.35 |
0 |
103.25 |
專業選修課 |
安排門數 |
0 |
1 |
1 |
2 |
3 |
6 |
4 |
0 |
17 |
安排學時 |
0 |
16 |
24 |
40 |
96 |
176 |
112 |
0 |
464 |
安排學分 |
0 |
1 |
1.5 |
2.5 |
6 |
11 |
7 |
0 |
29 |
實踐環節 |
獨立設置環節數 |
2 |
1 |
2 |
4 |
3 |
2 |
3 |
1 |
18 |
安排學分 |
3 |
1 |
1 |
4 |
4 |
3 |
4 |
16 |
36 |
八、輔修專業教學計劃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考核方式 |
學分 |
學時/周數 |
備注 |
總 |
講授 |
實驗 |
上機 |
實踐 |
266000103 |
無機化學B |
考試 |
3.5 |
56 |
56 |
|
|
|
1 |
266000107 |
有機化學B |
考試 |
3.5 |
56 |
56 |
|
|
|
3 |
266000115 |
物理化學C |
考試 |
3.5 |
56 |
42 |
14 |
|
|
3 |
266222001 |
化工原理A(1) |
試 |
3.5 |
56 |
56 |
|
|
|
4 |
266222002 |
化工原理A(2) |
試 |
3.5 |
56 |
56 |
|
|
|
5 |
266222006 |
化工安全與環保 |
試 |
2 |
32 |
32 |
|
|
|
7 |
266222007 |
化工設計基礎 |
試 |
2.5 |
40 |
40 |
|
|
|
5 |
266222009 |
信息檢索與網絡資源利用 |
查 |
1.5 |
24 |
8 |
|
|
16 |
3 |
266222013 |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原理 |
試 |
2 |
32 |
32 |
|
|
|
6 |
266222016 |
氫燃料電池 |
試 |
2 |
32 |
32 |
|
|
|
7 |
266222017 |
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
試 |
2 |
32 |
32 |
|
|
|
6 |
266222022 |
新能源技術前瞻 |
試 |
1 |
16 |
16 |
|
|
|
4 |
學分/學時(周數)合計 |
30.5 |
488 |
458 |
14 |
|
16 |
|
學生完成所有規定的教學環節學習,成績合格,由學校頒發輔修專業結業證書。
九、專業培養目标與畢業要求相關矩陣
培養目标 畢業要求 |
培養目标 (一) |
培養目标 (二) |
培養目标 (三) |
培養目标 (四) |
畢業要求1 |
|
|
|
√ |
畢業要求2 |
|
√ |
|
|
畢業要求3 |
|
√ |
|
|
畢業要求4 |
|
√ |
|
|
畢業要求5 |
|
√ |
|
|
畢業要求6 |
√ |
|
|
|
畢業要求7 |
√ |
|
|
|
畢業要求8 |
√ |
|
|
|
畢業要求9 |
|
|
√ |
|
畢業要求10 |
|
|
√ |
|
畢業要求11 |
|
√ |
|
|
畢業要求12 |
|
|
|
√ |
十、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矩陣
課程名稱 |
畢業要求 |
要求1 |
要求2 |
要求3 |
要求4 |
要求5 |
要求6 |
要求7 |
要求8 |
要求9 |
要求10 |
要求11 |
要求12 |
思想道德與法治 |
|
|
|
|
|
√ |
|
|
|
|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
|
|
|
|
|
√ |
|
|
|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
|
|
|
|
|
|
√ |
√ |
|
|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
|
|
|
|
|
|
√ |
|
|
|
|
形勢與政策(1)-(8) |
|
|
|
|
|
|
√ |
√ |
|
|
|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
|
|
|
|
√ |
|
√ |
|
|
|
|
大學英語(1) |
|
|
|
|
|
|
|
|
|
√ |
|
√ |
大學英語(2)-(3) |
|
|
|
|
|
|
|
|
|
√ |
|
|
體育(1)-(4) |
|
|
|
|
|
|
|
|
√ |
|
|
|
軍事理論 |
|
|
|
|
|
|
|
√ |
|
|
|
|
大學計算機 |
|
|
|
|
√ |
|
|
|
|
|
|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
|
|
|
|
|
|
|
√ |
|
|
|
√ |
大學生就業指導 |
|
|
|
|
|
|
|
√ |
|
|
|
|
創業基礎 |
|
|
√ |
|
|
|
|
√ |
|
|
|
√ |
勞動教育(1)-(2) |
|
|
|
|
|
|
|
√ |
√ |
|
|
|
國家安全教育 |
|
|
√ |
|
|
|
|
|
|
|
|
|
高等數學A |
√ |
√ |
|
|
|
|
|
|
|
|
|
|
線性代數 |
√ |
√ |
|
|
|
|
|
|
|
|
|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 |
√ |
|
|
|
|
|
|
|
|
|
|
大學物理B |
|
√ |
|
|
|
|
|
|
|
|
|
|
無機化學B |
√ |
√ |
|
|
|
|
|
|
|
|
|
|
有機化學B |
√ |
√ |
|
|
|
|
|
|
|
|
|
|
分析化學B |
√ |
√ |
√ |
|
|
|
|
|
|
|
|
|
物理化學A |
√ |
√ |
|
|
|
|
|
|
|
|
|
|
電工學B |
√ |
|
|
|
|
|
|
|
|
|
|
|
工程制圖與CAD基礎A |
|
|
√ |
|
√ |
|
|
|
|
|
|
|
化工原理A |
√ |
√ |
√ |
√ |
|
|
|
|
|
|
|
|
化工熱力學基礎 |
√ |
√ |
|
|
|
|
|
|
|
|
|
|
分離工程 |
|
√ |
|
√ |
|
|
√ |
|
|
|
|
|
化學反應工程 |
√ |
√ |
√ |
|
|
|
|
|
|
|
|
|
化工環保與安全 |
|
|
√ |
|
|
√ |
√ |
√ |
|
|
|
|
化工設計基礎 |
|
|
√ |
|
√ |
|
√ |
|
|
|
|
|
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 |
|
|
|
|
|
|
|
|
|
|
√ |
|
化工導論 |
|
|
|
|
|
√ |
√ |
√ |
|
√ |
|
√ |
化工專業外語 |
|
|
|
|
|
|
|
|
|
√ |
|
√ |
信息檢索與網絡資源利用 |
|
|
|
|
√ |
|
|
|
|
|
|
√ |
化工職業健康 |
|
|
|
|
|
√ |
√ |
|
|
|
|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 |
√ |
√ |
√ |
|
|
|
|
|
|
|
|
|
矽材料與太陽能電池 |
|
√ |
√ |
√ |
|
|
|
|
|
|
|
|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原理 |
|
√ |
√ |
|
|
√ |
|
|
|
|
|
|
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
|
√ |
√ |
√ |
|
|
|
|
|
|
|
|
制氫工藝與技術 |
|
√ |
√ |
|
|
√ |
|
|
|
|
|
|
氫燃料電池 |
|
√ |
√ |
√ |
|
√ |
|
|
|
|
|
|
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
|
√ |
√ |
√ |
|
|
|
|
|
|
|
|
金屬離子電池制造工藝原理 |
|
√ |
√ |
|
|
√ |
|
|
|
|
|
|
現代儀器分析 |
|
√ |
|
√ |
√ |
|
|
|
|
|
|
|
能源化工工藝學 |
|
|
√ |
|
|
|
|
|
|
|
|
|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
|
|
|
|
|
√ |
√ |
|
|
|
|
|
新能源技術前瞻 |
|
|
√ |
|
|
|
|
|
|
√ |
|
|
軍訓 |
|
|
|
|
|
|
|
|
√ |
|
|
|
無機化學B實驗 |
|
|
|
√ |
|
|
|
|
|
|
|
|
有機化學B實驗 |
|
|
|
√ |
|
|
|
|
|
|
|
|
物理化學A實驗 |
|
|
|
√ |
|
|
|
|
|
|
|
|
物理實驗B |
|
|
|
√ |
|
|
|
|
|
|
|
|
金工實習B |
|
|
|
|
|
|
|
√ |
|
|
|
|
化工原理實驗 |
|
|
|
√ |
|
|
|
|
√ |
√ |
|
|
專業綜合實驗 |
|
|
|
√ |
√ |
|
|
|
√ |
|
|
|
化工應用軟件實踐 |
|
|
√ |
|
√ |
|
|
|
|
|
|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 |
√ |
|
√ |
|
√ |
√ |
|
|
|
|
√ |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
√ |
|
√ |
|
√ |
√ |
|
|
|
|
√ |
|
化工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
√ |
|
√ |
√ |
|
|
√ |
|
√ |
|
√ |
|
認識實習 |
|
|
|
|
|
√ |
|
√ |
√ |
√ |
|
|
生産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畢業設計(論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一、方案制定人員
負 責 人:賽華征
執 筆:馬力通、王正德、劉雲穎、王曉霞
成 員:趙悅、趙文淵、成建國、崔金龍、段建國、張書恒、範協誠(内蒙古新特矽材料有限公司)、齊永波(烏海寶傑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雲飛(雙良矽材料包頭有限公司)
專任教師:賽華征、馬力通、王正德、劉雲穎、王曉霞、趙悅、趙文淵、成建國、崔金龍、段建國、張書恒
同行專家及企業專家:範協誠(内蒙古新特矽材料有限公司)、齊永波(烏海寶傑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雲飛(雙良矽材料包頭有限公司)
方案審核:李松波、郭貴寶